国有企业审计结果的运用

tamoadmin 市场行情 2024-04-08 21 0

国有企业审计结果的运用

问题分析

审计结果缺乏科学性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对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中存在问题的责任进行合理界定和评价。然而,受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审计评价指标和处理机制缺失等影响,审计结果缺乏科学性。具体来说,经济责任审计通常覆盖面广、内容复杂,而国有企业内审人员多数为会计及相关经济专业出身,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对具体事实的认定可能存在偏差,审计结果不够准确。此外,国有企业与政府机关不同,对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或事项进行分析时,缺少差异化的评价指标,只能依靠内审人员的经验确定审计范围、进行审计评价,影响审计结果的规范性。另外,相应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处理机制的缺失,没有对经济责任的过错认定及责任追究的方式、程度等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审计结果提出的建议不具有指导性。

审计结果缺乏权威性

国有企业内审部门应在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但大部分国有企业内审部门在权威性上有所欠缺,审计结果执行难。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内审部门地位不高,自身绩效考核还可能依赖于被审计领导人员,审计行为极易受到干扰,内审部门独立性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多数国有企业未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工作制度,内审部门“孤军奋战”,部门之间缺乏联动性,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够重视,造成审用两张皮的现象。再者,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为事后监督,很难对已离任的领导实施有效追责问责,新任领导对旧账处理的态度往往比较消极,审计结果的运用效力大大削弱。

审计结果缺乏公开性

内审结果的不公开、不透明,使得企业职工和社会各界无法参与到审计结果运用的监督中,甚至造成外界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些误解,降低审计的威慑力。一方面,民主监督在审计问题整改中的缺失,被审计领导人员没有警示压力,对审计结果产生“无足轻重”的印象,审计和舆论监督的合力作用得不到发挥。另一方面,中办国办要求审计机关以适当方式通报或者公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但国有企业未对其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实行公开作出制度要求,内审部门公开审计结果的依据不足。再者,国内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的研究较少,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企业出于对自身声誉和领导人员执行力的保护,不支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

解决建议

加强内审建设,提高审计结果质量

科学设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筑牢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提高审计结果质量,发挥审计效用。国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配置内审部门审计人员数量和专业结构,审计人员既要熟悉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又要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力和逻辑判断力,可以通过以审代训、继续教育等方式提升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审计队伍,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此外,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根据国有企业对审计结果的需求,合理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注意将项目投资、经营收入等定量指标与贯彻执行国家政策、重大经济决策、内控制度建立执行等定性指标结合起来,既全面具体,又突出重点,提高审计评价意见的科学性。最后,完善审计处理机制,对审计发现问题的认定类型、责任追究范围、追究方式和程度等做出具体规定,为审计处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依据。

国有企业审计结果的运用

健全制度机制,巩固内审职能地位

形成有效的内审管理机制,将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领导人员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审计工作权威。一方面,提高审计监督层次,内审部门应置于国有企业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下,保障审计人员不受外部条件的干扰,保证其能够客观公允开展工作,提出审计意见,从而降低审计风险,真正将审计监督的作用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各部门联合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经济责任审计整体合力。再者,坚持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充分考虑企业审计需求和审计资源情况,对关键企业的领导人员分年度有计划的安排任中审计,对突发的、临时的重要人事变动采取离任审计,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落实结果公开,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内审结果的公开是提高审计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公开审计结果,可以增强公众的信任度,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并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领导人员的业绩。此外,公开还可以促进民主监督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使被审计人员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明确规定公开的方式、范围和频率,并积极宣传和推广成功的公开案例,以消除对企业声誉和领导人员执行力的顾虑。

追问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为您提炼了 5 个关键词,查找到 47828 篇相关资料。

国有企业审计结果的应用
国有企业审计结果的作用
如何正确运用国有企业审计结果
国有企业审计结果的意义
国有企业审计结果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