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备校准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需要校准的设备:实验室的设备并非都需要校准,应根据设备在测量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来评估设备对结果有效性和计量校准性的影响,合理地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校准。对需要校准的设备,应列入校准方案。
2.制定校准方案:在实施具体的合格评定过程中,实验室应建立校准方案,方案中应包括该设备校准的参数、范围、不确定度和校准周期等。对于单参数设备,校准参数就要按照设备的功能予以确定;对于多参数设备,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以及相应的技术标准要求,确定需校准参数,确保所使用参数得到校准。实验室应根据认可能力附表中对应项目的测量范围,来确定设备需要校准的范围,原则是设备的校准范围应覆盖开对外开展工作的范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测量结果的计量校准性。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应满足技术标准(如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或国家标准等)和国家校准等级图的要求,并与所开展的工作相适应,不能出现实验室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劣于被测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情况。设备的校准应根据对应技术方法(如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规定确定校准周期,也可以根据使用的频次缩短或延长校准周期。
3.选择合适的校准机构:设备管理人员应针对每台需要校准的设备填写《设备校准机构能力符合性检查表》,确保所选的校准机构能按照校准方案的要求完成设备的校准工作。同时,由于校准机构为实验室提供校准服务,属于外部供应商,因此,设备管理人员还应针对校准机构填写《供应商评价表》,并对其提供的服务进行监控。
4.准备必要的环境和设备:校验区域的温湿度、噪音、防尘、防腐蚀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在室内开展的所有检定项目和计量标准器具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对于外校合格的仪器仪表,贴上检定机构给予的合格标签,标签上记录:出厂编号、校准日期、有效期、检定员等信息。对于内校合格的仪器仪表,贴上公司内部制定的校准合格证标签。标签上记录:仪器名称,责任人,仪器编号,校准人,校准日期,下次校准期等信息。对于校准不合格的仪器仪表,贴上仪器禁用证,给予停用,并将校准不合格的所有仪器仪表进行处理,如有必要修理,经修理合格后,再次校准,合格后亦可继续使用,不合格予以报废处理。
5.准备必要的文件和记录:各部门仪校人员将新***购回的仪器仪表领出,参照相关校准作业规范对仪器仪表进行校验,并填写《内校记录表》。填写字迹要求工整规范,无涂改,每月月底将记录表交由工艺设备部统一存档。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各部门仪校人员在仪器到期前20天,陆续将需要校准的仪器仪表收集齐全,并负责完成所有的校准工作。
6.设备运输和存储:为使设备安全运输至校准机构,实验室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防止设备由于转移过程处置不当导致技术性能受损情况的发生。对于需要在特殊环境下存储的设备,还应将存储条件告知校准机构,最好是在合同中注明。
以上就是设备校准前的主要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对于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的测量误差和结果偏差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为您提炼了 5 个关键词,查找到 69394 篇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