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保险的发展始于1982年,当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试办农业保险,主要是为了应对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尤其是牲畜保险。这一阶段,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主要是“单独立账、结余留在当地保险公司,作为保险基金,实行以丰补歉的原则,遇有大灾之年,不足赔偿时向上级公司拆借”。
2004年是我国农业保险的低谷时期,当时农业保险是否应该发展,如何发展,都是未知数。直到连续三年的“一号文件”对农业保险提供了指导,才使得农业保险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阶段,农业保险开始由商业化经营转变,但因为商业保险公司规模小、业务单一,加上国家对商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够,所以农业保险开始萎缩。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了***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了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并提出了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要求。这一阶段,中央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选定六个省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棉花5种农作物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
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保险条例》,标志着农业保险进入了规范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国家实行大宗作物的定价机制改革,希望农业保险能为大宗农产品担负起价格和收入的风险保障的重任。此外,这一阶段也是农业保险品种不断丰富的时候,如价格保险、收入保险、“保险+期货”等产品都在这一时期被提及。
近年来,农业保险持续扩面、增品、提标,在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农村保险消费能力正在逐步得到培育和壮大,因此,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研究和投入,引起了各家保险公司的重视。在当前情势下双方都出于主动的地位,积极性高,更能促进此工作的顺利实施。
农业保险行业政策演变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农险制度”,标志着我国政策性农险的起步。此后,中央不断推出政策支持农险发展。
2007年,财政部发布《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管理办法》,向内蒙古、四川、吉林等六省的五大类粮食作物划拨10亿元专项补贴资金。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并提出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制。2016年,我国提出积极开发新型保险品种,探索开展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试点,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农险品种不断丰富。
2018年,我国在内蒙古、辽宁等六省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农险产品进一步丰富;2021年,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扩大至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份,农险政策进一步“扩面、提标”,农险保费持续快速增长。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为您提炼了 5 个关键词,查找到 72976 篇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