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一、挑战
1.村庄老人居多,数字平台普及困难:在未实现数字化办事的村庄中,大部分认为普及困难的原因是村庄老人太多。一方面,老年人的数字化意识不高,他们认为网络办事不真实,更喜欢当面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数字素养相对较低,他们不能熟练操作电子设备。
2.技术要求较高,村庄干部面临能力挑战:村民对提升数字化办事效率的看法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村干部“电脑不熟练”“数字能力不强”。此外,有部分村民表示村里“熟悉电脑”的干部很少。
3.村民需求多样,数字平台办理事项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数字平台的功能设置应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除事务办理功能外,还要积极开发村务线上公开、村庄线上宣传等各项功能,增强村民的使用黏性。
4.数字乡村发展后力不足,整体建设缺乏规划:部分地区缺乏对所辖区域的彻底调研及了解,没有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及发展优势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
5.数据获取机制欠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几乎所有的市、区(县)均没有成熟的基层数据获取途径,缺乏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基层数据很难及时、准确上报;尚未建成统一的基层信息共建共享机制,任务分工及统筹协调难度较大。
6.农业生产规模不足,生产数字化需求低迷:大部分农业用地多以散户居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甚至个别土地因弃种变成荒地。此外,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种植人员以中老年人为主,接受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能力有限。
二、解决方案
1.拓展数字平台的应用功能:乡村数字平台的功能设置应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除事务办理功能外,还要积极开发村务线上公开、村庄线上宣传等各项功能,增强村民的使用黏性。
2.分类整合各项功能,打造“一站式”平台:对各类功能相近或相似的事项办理窗口进行整合,实现功能互联,减少平台窗口和链接,同时突出事务办理版块。
3.明晰和简化办事流程:在数字化事务办理过程中,理清所需材料,理顺办事环节,明确所需时间;简化不必要的办事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4.提高农民对数字化的适应能力: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农民对数字化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数字赋能的有效性,把握数字赋能与农民数字适应的平衡点与协同点。
5.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的数字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数字平台。
6.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及发展优势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对所辖区域进行彻底调研及了解,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及发展优势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
7.统筹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是数字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数字化技术探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日韩等国家通过数字化技术探索推进乡村产业重构和建设,进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追问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为您提炼了 5 个关键词,查找到 41916 篇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