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不均衡:我国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尤其是偏远山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网络宽带不够、信号不稳等问题较为突出。加之基层***对行政管理领域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较多,而对于农业产业的数字化投入不足,进一步加剧了数字化发展的不平衡。
2.农村产业规模偏低及人才短缺:农村产业规模偏低,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人才难以在农村留住,数字化、信息化相关专家则更是缺乏,导致部分数字化终端设施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现象,进一步制约了乡村数字化的发展。
3.数据多头***集:基层***相关部门在推进乡村数字化方面多是各自为政,自行开发平台,***系统不互通不共享,存在数据重复***集等问题,既加重了基层工作负担,又造成了资金投入的浪费。
4.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应用场景耦合面仍待拓展: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治理的诸多场景仍然有待以数字化的方式来提升效能;纵向来看,目前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场景的应用大多以单项技术为主,技术集成应用场景较少,技术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应用,提升效果。
5.产品方案差异度和性价比均有待提升:现有数字化方案与乡村现实情境存在耦合失调,数字化应带来的降本增效作用未能充分展现。另外针对不同规模和需求的生产经营主体有待提供具有高性价比的差异化建设方案。
6.实施落地存在零散化、重复化、低效化困境:各地数字乡村建设还处于自下而上的各地自主探索阶段,规划设计一体化程度较低,建设零散化。目前系统性的数字乡村建设还比较少,各类数字化项目还处于各自为阵状态,导致横纵向数据共享困难,系统重复填报,信息获取滞后、重复、遗漏等问题,有待进行系统性统筹。
7.社会资本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活:当前数字乡村建设还存在过多依赖***投入的现象,尤其是资金投入方面,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和撬动不足,多元化的协同参与、长久运营机制还未有效形成,建设力量相对薄弱,多方共赢、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数字乡村建设商业模式还需要深入探索和挖掘。
8.农村干部的数字素养:农村干部的数字素养也是一个瓶颈,提升农村干部的数字素养,举办培训讲座、交流学习活动,通过“年轻干部带老年干部”,增强村干部操作数字办事平台终端的能力。
9.老年人群的数字素养:老年人群的数字素养也是一个瓶颈,需要引导老年群体转变思维,主动了解和使用互联网,提升老年人对数字乡村发展的认知程度,让数字乡村建设成果得以共享。
追问
参考资料为您提炼了 5 个关键词,查找到 92036 篇相关资料。